+
95
-

ZooKeeper、Eureka、Consul、Nacos四大微服务注册中心有什么不同?

ZooKeeper、Eureka、Consul、Nacos四大微服务注册中心有什么不同?

网友回复

+
15
-

服务注册中心本质上是为了解耦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。对于任何一个微服务,原则上都应存在或者支持多个提供者,这是由微服务的分布式属性决定的。

更进一步,为了支持弹性扩缩容特性,一个微服务的提供者的数量和分布往往是动态变化的,也是无法预先确定的。

因此,原本在单体应用阶段常用的静态LB机制就不再适用了,需要引入额外的组件来管理微服务提供者的注册与发现,而这个组件就是服务注册中心。

CAP理论

CAP理论是分布式架构中重要理论

一致性(Consistency) (所有节点在同一时间具有相同的数据)

可用性(Availability) (保证每个请求不管成功或者失败都有响应)

分隔容忍(Partition tolerance) (系统中任意信息的丢失或失败不会影响系统的继续运作)

关于Consistency的理解,我觉得是在整个系统中某个部分,挂掉了,或者宕机了,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或者说使用, 而可用性Availability是,某个系统的某个节点挂了,但是并不影响系统的接受或者发出请求,CAP 不可能都取,只能取其中2个 原因是如果Consistency是第一需求的话,那么会影响Availability的性能,因为要数据同步,不然请求结果会有差异,但是数据同步会消耗时间,期间可用性就会降低。 如果Availability是第一需求,那么只要有一个服务在,就能正常接受请求,但是对与返回结果变不能保证,原因是,在分布式部署的时候,数据一致的过程不可能想切线路那么快。 再如果,同事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,那么分区容错就很难保证了,也就是单点,也是分布式的基本核心,好了,明白这些理论,就可以在相应的场景选取服务注册与发现了

服务注册中心解决方案

设计或者选型一个服务注册中心,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。纵观当下各种主流的服务注册中心解决方案,大致可归为三类:

应用内:直接集成到应用中,依赖于应用自身完成服务的注册与发现,最典型的是Netflix提供的Eureka

应用外:把应用当成黑盒,通过应用外的某种机制将服务注册到注册中心,最小化对应用的侵入性,比如Airbnb的SmartStack,HashiCorp的Consul

DNS:将服务注册为DNS的SRV记录,严格来说,是一种特殊的应用外注册方式,SkyDNS是其中的代表

注1:对于第一类注册方式,除了Eureka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,还可以基于ZooKeeper或者Etcd自行实现一套服务注册机制,这在大公司比较常见,但对于小公司而言显然性价比太低。 注2:由于DNS固有的缓存缺陷,本文不对第三类注册方式作深入探讨。 除了基本的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,从开发和运维角度,至少还要考虑如下五个方面: >测活:服务注册之后,如何对服务进行测活以保证服务的可用性? >负载均衡:当存在多个服务提供者时,如何均衡各个提供者的负载? >集成:在服务提供端或者调用端,如何集成注册中心? >运行时依赖:引入注册中心之后,对应用的运行时环境有何影响? >可用性:如何保证注册中心本身的可用性,特别是消除单点故障? 主流注册中心产品

Apache Zookeeper

与 Eureka 有所不同,Apache Zookeeper 在设计时就紧遵CP原则,即任何时候对 Zookeeper 的访问请求能得到一致的数据结果,同时系统对网络分割具备容错性,但是 Zookeeper 不能保证每次服务请求都是可达的。 从 Zookeeper 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,在使用 Zookeeper 获取服务列表时,如果此时的 Zookeeper 集群中的 Leader 宕机了,该集群就要进行 Leader 的选举,又或者 Zookeeper 集群中...

点击查看剩余70%

我知道答案,我要回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