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脉象数据采集
使用脉诊仪器(如压力传感器阵列)
采集脉搏波形、频率、强度等物理参数
记录多个部位(寸、关、尺)的脉象数据
2. 数据处理与特征提取
对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滤波、降噪
提取脉象的时域、频域特征
分析脉搏波形的特征点(如波峰、波谷、潮汐比等)
3. AI模型训练
建立大规模脉象数据库
由资深中医师标注脉象类型(如浮脉、沉脉、细脉等)
使用机器学习算法(如深度学习)训练分类模型
4、诊断系统集成
结合患者其他信息(如症状、舌象等)
运用中医诊断规则库
给出初步诊断建议
需要注意的是:
AI把脉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,准确度还需提高
AI诊断仅作为辅助工具,不能完全替代中医师的经验判断
中医脉诊涉及许多主观经验,数字化和标准化存在挑战
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中医AI把脉设备,但主要用于教学和辅助诊断,尚未完全成熟。随着传感技术和AI技术的进步,这一领域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中。网友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