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GLang 和 vLLM 是大模型推理领域两款颇具影响力的工具,它们在设计目标、核心技术、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。
SGLang 全称为 Structured Generation Language,旨在支持复杂的大模型程序化调用,如多轮对话、规划、工具调用以及结构化输出(如 JSON 格式)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它通过协同设计前端语言与后端运行时,来提升多 GPU 节点的灵活性与性能。在技术上,SGLang 的 RadixAttention 技术利用基数树管理键值缓存,在多轮对话中,能将缓存命中率提升 3 - 5 倍,大幅降低延迟;它还支持结构化输出,借助正则表达式和有限状态机实现约束解码,可直接生成 JSON 等结构化数据。SGLang 适用于需要处理复杂任务的场景,像多轮对话、智能客服以及需要生成结构化数据的数据分析工作等。在 Llama - 7B 多轮对话任务中,其吞吐量比 vLLM 高 5 倍,延迟降低 30% - 50% 。
vLLM 即 Vectorized Large Language Model Inference,重点在于优化大模型推理的内存利用率和吞吐量,在高并发场景下表现卓越。它运用分页内存管理(PagedAttention)和动态批处理(Continuous Batching)技术,有效解决了单轮推理中的效率和资源瓶颈问题。例如,通过 PagedAttention 技术,vLLM 的显存利用率提升 3 - 4 倍,支持更高并发;在单 GPU 上可并行处理 100 + 请求。它还采用零冗余张量并行,借助 NCCL/MPI 通信库实现多 GPU 间的权重分割与同步,提升了计算效率。vLLM 主要适用于高吞吐单轮推理场景,如内容生成、推荐系统以及单轮问答等,其吞吐量比 HuggingFace Transformers 高 14 - 24 倍 。
总的来说,SGLang 在处理复杂任务、多轮对话以及结构化输出方面具有优势,而 vLLM 则在高并发单轮推理、提升内存利用率和吞吐量上表现出色。
开发者可依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使用哪一款工具 。
网友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