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
39
-

回答

它们是不同层次的隔离技术,目标和强度不同:

1. 用户态沙箱(如 Firejail、Bubblewrap)

原理:用系统已有机制(如 namespace、seccomp、capabilities)在用户空间限制程序行为。

特点:轻量、易用,适合桌面或单应用隔离,但依赖内核支持,隔离强度中等

2. Namespace + cgroups(容器基础)

原理

Namespace 隔离视图(进程、网络、文件系统等);

cgroups 限制资源(CPU、内存等)。

特点:内核原生支持,构成 Docker/Podman 等容器基础,隔离较强但仍在同一内核,内核漏洞可能逃逸。

3. 硬件隔离(如虚拟机、Intel TDX、AMD SEV)

原理:通过 CPU/虚拟化技术(如 VT-x)运行独立操作系统内核,内存、设备由硬件保护。

特点隔离最强,一个系统崩溃或被攻破不影响另一个,但开销大、启动慢。

 比喻:

用户态沙箱:给玩具加围栏(软件限制)

Namespace/cgroups:分房间住(共享房子但互不干扰)

硬件隔离:每人一栋独立别墅(物理隔绝)

选哪种?看安全需求 vs 性能代价。

网友回复

我知道答案,我要回答